集合近十位十年以上豐富工作經驗的資深心理師
心理師文章 ARTICLES
一般心理健康 / 2025.07.30

被霸凌走不出來的人,經歷了什麼?孩子被霸凌怎麼辦?


 

本篇文章想要告訴經歷過霸凌創傷的孩子與家長,在這過程中內心所有的感受,不論生氣、憤怒、自責、自我懷疑、受傷、難過、無助或是痛苦到難以言喻,都是值得被看見、被療癒的。這些情緒正是 被霸凌者身心發展 所留下的重要訊號,唯有被理解,才有機會修復與成長。


給親愛的家長:

我知道當發現孩子被霸凌時,那份自責與無助感有多麼沉重。您並不孤單,尋求協助不是軟弱,而是為了讓孩子更好的勇敢選擇。


給親愛的孩子:

即使霸凌事件已經「處理完畢」,但我知道內心的傷痛可能仍在。這很正常,你的感受都是有意義的,讓我們一起找到治癒的方向,幫助你走出那段被霸凌走不出來的困境。


目錄:

孩子被霸凌怎麼辦?

當發現自己的孩子被霸凌時,家長的內心一定充滿驚訝、憤怒與生氣,並且一定會想要立即詢問孩子事情發生的更多細節,而忽略了其實最重要的是孩子現在的情緒狀態。此時若處理不當,孩子可能因此長期受創,進一步影響被霸凌者身心發展

家長的正確陪伴技巧

先深呼吸,穩定自身情緒,再開始思考後續處理方式

   - 避免立即追問孩子細節,造成二度傷害

   - 重點在於傳達給孩子,我很在意你、我很重視你發生的事情

   - 用擁抱或陪伴表達支持

   - 告訴孩子:「我在這裡,我會保護你」

適當的回應方式

  ✅ 「我很心疼你遇到這種事,你願意多告訴我一些嗎?」

  ✅ 「這不是你的錯,我們一起想辦法。」

  ❌ 「你要堅強一點。」

  ❌ 「你是不是做了什麼惹到他們?」


這些溫柔的回應,有助於穩定孩子的情緒,減緩被霸凌走不出來的心理困境。

當發現孩子被霸凌時,除了與學校釐清孩子被霸凌的狀況以及了解是否啟動相關機制外,更應該要關注孩子以及家長自身的身心狀況。以下將分述說明:

需要找學校協助釐清的內容

霸凌行為是否持續發生、發生時間多長?
加害者身分,學生或是老師?
涉及哪些學生,孩子的同班同學亦或還有其他班學生?
出現霸凌的情況:肢體衝突、言語或是關係上的霸凌(如:排擠)
學校端是否依「校園霸凌防制準則」的規定,啟動相關的處理機制,包括通報、調查,以及提出後續的輔導與處置等。

需要尋求心理師協助的警訊:

孩子身心狀況:

情緒或行為改變持續超過兩週(如食慾、睡眠異常、拒絕上學)
出現自傷想法
反覆做惡夢或出現創傷後症狀
反覆做惡夢或出現創傷後症狀

這些都是常見的被霸凌後遺症徵兆,若未及時介入,可能導致更嚴重的心理困擾。

家長身心狀況

情緒起伏大(易怒、易哭),與以往不同
難以平復的罪咎感、自責、難過
容易煩躁、不耐,且找不到其他管道抒發

兒童期被霸凌後遺症

從艾瑞克森(Eric H. Erickson)心理社會發展論的角度來看,兒童期(6-12歲)正處於勤奮進取與自卑的發展危機階段。這個階段的孩子正在學習如何與他人互動、建立自信,並透過學習成就獲得成就感。

孩子被霸凌在這個階段遭遇霸凌,會嚴重干擾其建立工作能力感與成就感的機會,使原本應該培養的勤奮特質轉變為深層的自卑情結。這種打擊將影響被霸凌者身心發展的關鍵時期,形成長遠的心理陰影與自我價值動搖。

兒童被霸凌後可能的影響

被霸凌兒童的心理層面

自我價值感低落
對人際關係產生恐懼
學習動機降低

被霸凌兒童的行為表現

害怕上學
容易驚嚇
退縮行為增加

被霸凌兒童的潛在心理標籤

除此之外,更深層的影響是在潛在心理標籤的形成。這些孩子容易內化「我是個弱者」、「做什麼都不夠好」、「沒人喜歡我」以及「學校是危險的地方」等負面信念。這些信念若持續未被察覺與介入,可能在日後形成深層的被霸凌後遺症,對人格發展與社會適應造成長期影響。


這種對自我能力與價值的懷疑,若未能及時獲得適當的支持與介入,很可能會延續至青少年期,進而影響其自我認同的健全發展。

給兒童期被霸凌者的話

親愛的小朋友,我知道你現在可能很害怕,也許覺得自己很孤單。但是要記住,被霸凌走不出來不是因為你不夠堅強,而是因為傷害真的很痛。而被欺負不是因為你不好,而是欺負人的人做錯了。你很勇敢,願意說出來尋求幫助。讓我們一起找到重新開心的方法,好嗎?

青少年被霸凌後遺症

青少年期(12-18歲)正處於自我統整(認同)與角色混淆的發展危機階段。這個階段的青少年正在探索自我認同、建立價值觀,並透過同儕關係來定義自己在社會中的角色。

孩子被霸凌、特別是在這個階段遭遇霸凌,會嚴重干擾其建立穩定自我認同的過程,使原本應該發展的自我統整能力轉變為角色混淆與自我懷疑。這類干擾極易造成長期的被霸凌後遺症,對人格、學業與未來職涯皆有深遠影響。

在這個對自我定位特別敏感的時期,霸凌經驗不僅影響青少年對自我的認知,更可能導致其對未來生涯規劃產生不確定感,影響其建立健康的人際關係和社會角色認同的能力。

青少年被霸凌後可能的影響

被霸凌青少年的心理層面

自我認同混淆
社交焦慮
憂鬱傾向

被霸凌青少年的行為表現

逃避社交場合
學業成績下滑
可能出現自傷行為

被霸凌青少年的潛在心理標籤

在青少年期遭遇霸凌的經驗,往往會在個體心中烙下深刻的心理標籤。由於這個階段正值自我認同形塑的關鍵時期,霸凌所帶來的負面經驗容易被內化為對自我的核心信念。


青少年可能開始相信「我是個失敗者」、「我本質上就是有問題的」、「我永遠無法被接納」等自我否定、自我貶抑的想法,若未能透過適當的支持系統和輔導介入來調整,可能會影響其往後的生涯發展,並在面對挑戰時更容易產生退縮或放棄的傾向。


而這也會進一步在人際互動層面產生影響,形成「人際關係是危險的」、「信任他人會帶來傷害」等防衛性信念。這些心理標籤不僅影響當下的社交行為,更可能延伸至未來的親密關係發展。他們傾向預期被拒絕,並可能過度解讀他人的負面反應,導致人際關係中的自我實現預言,讓被霸凌走不出來的情況愈加根深蒂固。

給青少年被霸凌者的話

親愛的青少年,青春期本來就不容易,遭遇霸凌更讓這段路格外艱難。你的痛苦是真實的,你的憤怒是合理的。但請記住,現在的處境不會永遠持續下去。你值得被尊重,值得擁有美好的人際關係。

成年後被霸凌後遺症

成年前期(18-30歲)正處於親密與孤立的發展危機階段。這個階段的成年人正在建立親密關係、發展事業,並在社會中尋找歸屬感與連結。

當成年人在職場或人際關係中遭遇霸凌,會嚴重干擾其建立親密關係與專業認同的能力,使原本應該發展的親密連結能力轉變為孤立與疏離。這些困境,常使人陷入被霸凌走不出來的痛苦循環。

霸凌造成的影響

被霸凌成人的心理層面

職場適應困難
人際信任議題
自我懷疑加深

被霸凌成人的行為表現

過度防衛
完美主義傾向
人際疏離

被霸凌成人的潛在心理標籤

成年期遭遇霸凌的經驗,往往會在內心形成特殊的心理標籤,其影響更顯複雜且深遠。由於成年人已建立相對完整的自我概念,霸凌經驗可能不會完全動搖其核心自我認同,但卻會在專業身份和人際互動層面留下深刻烙印。這些長期影響即是被霸凌後遺症在成人階段的常見展現。


尤其在成年職場上,他們可能形成「我的專業能力不足」、「我無法在職場上獲得尊重」等自我懷疑的標籤。這些負面信念會導致他們在專業發展上變得保守謹慎,過度在意他人評價,甚至影響其職涯規劃和晉升意願。


而在人際關係方面,成年期的霸凌經驗容易導致「信任障礙」的形成。他們可能認為「親密關係中隱含威脅」、「展現脆弱會被利用」等防衛性想法。這些心理標籤可能影響其與伴侶、朋友甚至家人的互動品質,使他們在關係中保持警戒,難以真誠地展現自我或接受親密。


特別值得注意的是,成年期的霸凌經驗還可能影響個體的權力感知,使其在面對不公平對待時,傾向選擇隱忍而非採取適當的自我保護行動,對被霸凌者身心發展產生深層且延續性的影響。

給成年被霸凌者的話

親愛的成年朋友,霸凌的陰影可能讓你在工作或感情中都戰戰兢兢。這些年來,你可能習慣把自己包裹得很緊,深怕再次受傷。但你的韌性讓你走到了現在,你有權利選擇自己想要的生活方式,也有能力重新定義人際關係。

被困住的青春:一個走出霸凌陰影的故事

以 Dcard 上分享的一篇關於被霸凌後的文章《被霸凌過根本走不出來》,從諮商心理師的角度,我想分享以下幾個觀察與反思:

創傷經驗的長期影響

文中的女孩清楚敘述出校園霸凌對個人造成的深層創傷影響。特別值得注意的是,即使表面上看起來「撐過來了」,創傷經驗仍然以各種形式持續影響著當事人的生活,諸如:

  • 反覆出現的創傷回憶(創傷後壓力症候群的表現之一)
  • 夜間情緒崩潰與自責行為
  • 對自我價值的深度懷疑
  • 人際互動中的防衛心態

這些情況都是被霸凌後遺症的具體表現,也再次說明,霸凌並不是事件處理完了,一切就恢復原狀。對於受到傷害的人來說,影響是長遠且永久的。

系統性失靈的影響

而從她的經驗也反映出許多應該發揮支持的系統嚴重失靈:

  • 家庭系統:將霸凌歸咎於受害者,強化了自責傾向
  • 學校系統:班導師的處理方式(公開評價活動)反而造成二次傷害

這種系統性失靈不僅未能提供協助,反而強化了當事人「是我的錯」的錯誤認知,對被霸凌者身心發展產生更深層的打擊。

自我認知的扭曲

因為求助未能獲得相對應的支持,在她心中開始發展出很多扭曲的、負向的自我認知:

  • 自我否定:「我不配」、「我沒有資格」、「我確實滿討厭的」
  • 選擇性注意:傾向放大負面評價,貶抑正面經驗
  • 否定現在的幸福感:即使擁有良好的人際關係,仍然無法真正享受與接納

而這些認知到現在,她知道自己長大了、離開了當時的時空環境,但這些負向的自我評價與認知,卻仍牢牢地抓著她,讓她長期陷在被霸凌走不出來的陰影中,無法甩掉。

復原力與韌性

值得慶幸的是,當事人在面對這樣的困境仍展現出相當的復原力:

  • 在高中時期成功建立新的人際關係
  • 發展出同理心,能夠為其他可能的受害者發聲
  • 具備自我覺察能力,能夠描述並反思自己的經驗

最後,桐心理所想要回應的是,這些痛苦的經驗和感受都是真實的。受傷的你/妳不需要為遭受霸凌而感到羞愧或自責,也不需要否定現在擁有的幸福。創傷需要時間療癒,而尋求專業協助是展現自我照顧的勇氣,而非軟弱的表現。

被霸凌後|10個想知道的答案

被霸凌後的情緒反應正常嗎?

是的,完全正常。憤怒、恐懼、焦慮、憂鬱都是常見反應。這些情緒反應顯示你的心在保護自己,這也是被霸凌者身心發展常見的自然歷程。

為什麼我還會記得那些細節?

創傷記憶往往特別鮮明,這是大腦的防衛機制,試圖讓我們避免類似傷害。這不是你的錯,而是正常的心理反應,許多被霸凌走不出來的情緒根源正來自這類創傷記憶的留存。

是不是我太脆弱才會走不出來?

絕對不是!每個人面對創傷的反應和康復時間都不同。需要時間療癒不代表脆弱,而是創傷後的身心調整過程,屬於被霸凌後遺症的一部分。

我該不該原諒霸凌我的人?

原諒與否是個人選擇,不要強迫自己。重點是你的療癒,而不是對方的寬恕。

怎麼停止反覆自責?

- 寫下生活中的正向經驗

- 敏銳覺察自我的想法,練習拒絕負向的認知

- 培養自我關懷,照顧自己的情緒與感受

- 尋求專業協助(可洽詢桐心理治療所

家人都叫我放下,我該怎麼辦?

和家人找個時間,坐下來,好好說出你的真實的感受。但也有可能家人仍無法理解你,因此不要期待所有人都能理解,可以找找身邊值得信任的朋友或同學,找到能理解你的支持系統才是重要。這也是幫助被霸凌者身心發展重新穩定的重要關鍵。

需要看心理師嗎?費用呢?

當你發現這些困擾已經嚴重影響到你的日常生活(如食慾、睡眠、專注力等),建議尋求專業協助。

- 健保身心科掛號約150元

- 諮商心理師約1200-2000元/次

- 可洽詢社福單位補助方案

有哪些實用方法可以幫助我?

正向活動練習

每天做一件讓自己開心的事並記錄下來
培養新興趣或愛好
參與社交活動(在感到安全的前提下)

建立規律作息

固定充足的睡眠時間
健康的飲食習慣
適度的運動計畫

安全區域建立

在家中建立舒適角落
準備能帶來安全感的物品
營造令人放鬆的環境
建立可信任的支持系統名單,向對方抒發心情

呼吸練習

採用 4-4-4 呼吸法:吸氣 4 秒、屏息 4 秒、吐氣 4 秒
將注意力放在呼吸的感覺上
想像呼吸像海浪一樣平穩地進出

尋求專業的協助

桐心理治療所提供溫暖、安心的環境,可協助你進一步面對與處理情緒創傷

台中心理諮商


陪伴您走過生命的每個挑戰,找回內心的平靜與力量

怎麼教孩子面對霸凌?

教導孩子被霸凌後如何應對,首要任務是建立安全、開放的溝通環境,讓孩子願意向家長、老師或信任的朋友求助。

其次,可以教導孩子應對霸凌的技巧,如尋求家長或信任的成年人協助,面對霸凌時要保持冷靜,大聲說「不要」或是表達「我很不舒服」,也可以盡快離開現場,尋找安全的地方。

最後,也要培養孩子的自信心、同理心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讓他們能更有效地保護自己,並在必要時尋求協助,進而減少被霸凌走不出來的機會。

我有辦法完全痊癒嗎?

創傷療癒是一個很不容易的過程,不一定要「完全痊癒」才算成功。重點是接受自己的真實感受,學會與過去的傷痛和平共處,並且找到屬於自己的生活方式。只要願意踏出一步,就已經在脫離被霸凌後遺症的陰影。

桐心理治療所
網頁設計威普網站

Copyright © 桐心理治療所 All Rights Reserved.    網頁設計威普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