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合近十位十年以上豐富工作經驗的資深心理師

心理師文章 ARTICLES

關係 / 2019.09.24
蝶與蟬—如何真正離家成為一個人

 

蝶與蟬—如何真正離家成為一個人

歐吉桐 2019.09.22

人對家總有許多浪漫的期待或幻想,但是理想的家真的太少了,有的還真是難以想像,甚至無法接受,可能是家暴,可能是忽略,可能是虐待,可能是用愛軟禁。然而多數的家,就是有些好,有些壞,這樣就夠了。但是,壞不能太壞,否則,它就無法被好所平衡。它會壞了孩子的心智,乃至性格也會被扭曲了。如果太壞,如前面所述,逃離可能是生存下去唯一的途徑,可能是軀體的,可能是心靈的逃離。然而在這樣家庭長到能逃的時候已經過了一段不算短的日子了,內心的糾結已經都定位了,因此逃不逃都有難解的不同功課。這功課不在外面,是悄悄的在心裏滋長。尤其是離家者,沒了外在家庭的實際的威脅,內心的劇情會更加蒼狂。反之,沒離家的也不會好到那裡。

 

從治療所網頁留言及連串課程和一些人探索下來,讓我更明白家庭對一個人的心智狀態,與性格形塑的深刻影響。個人在長期家庭刺激浸泡下會自己透過認同施加給自己刺激了,因而重覆了家庭的創傷,導致成人後即使離家也會過著自我傷害、虐待似的生活。甚至失去獨立與思考能力,這是很嚴重的情形。

 

我在治療所內開的心理劇課程:回家 Vs離家, 試圖探索這樣的家庭困境,或許有一絲絲的暗示,是要回家才能夠好好的離家。要回家和解、修護才可以安心出航。我想澄清不完全是這樣的,沒有適用於每個人的統一解方,每個人要透過自己探索,才能找到屬於自己的解方,不是別人可以告訴你的。有的可能需回家解決,有的時候可能需要靜靜的離開,遠離到幾條街之外,有的到隔壁縣市,有的要到很遠、很遠的地方。不管為了逃離家庭的糾葛或為了開創新的人生,離家也是成人很正常的事,可是在傳統的社會裡會顯得有點不孝。

 

光靠自己回家仍然難以覺察或改變是因為,家庭像是一種強烈的引力空間,無法自己,就像走進市場的熱鬧,或走入花園的馨香,走進火場,冰庫,環境的感染力像是空氣一般,你不得不吸進去的,不得不習慣它,接著就感受不到它。有人會形容像靠近黑洞一般,你會變得毫無招架之力,完全的被吸進去。

 

要脫離家庭的堅固氛圍,像是破繭的蝴蝶、脫殼的金蟬,要經歷一段破壞與轉化,其間辛苦過來人方知。這也是「回家VS離家心理劇團體」想要促成的旅程。其中包括回顧認識原生家庭裡的每個人,你和他們之間的關係,自己早期在家庭的經歷事件,自己是怎樣的人,幼年對這些事件的反應與應對,現在如何看待幼年的父母與事件,如何看待自己的幼年,如何重新詮釋與看到,最後如何成為一個新而獨立的成人,有著歷史的痕跡,有著新的可能。

桐心理治療所
網頁設計威普網站

Copyright © 桐心理治療所 All Rights Reserved.    網頁設計威普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