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合近十位十年以上豐富工作經驗的資深心理師

心理師文章 ARTICLES

其他 / 2021.04.01
當我的兒子不太像男生、女兒不太像女生

 

當我的兒子不太像男生、女兒不太像女生

劉安真 諮商心理師 110.4.1

        家長們通常認為男孩會喜歡機器人、喜歡動態活動,女孩較文靜、喜歡洋娃娃,也愛打扮。當自己的兒子喜歡洋娃娃,氣質偏陰柔,或是女兒不喜歡洋娃娃,也不愛穿裙子時,家長們通常會感到困惑,甚至有些不安與擔心。一般來說,孩子在兩、三歲左右會呈現屬於他的性別氣質或是性別表現,例如:喜愛的玩具、偏好的活動、喜愛的衣服、講話的音調、肢體語言、面部表情
等。我們的社會有一套對男孩女孩是什麼樣子的刻板印象或期待,當男孩喜歡娃娃,不喜歡汽車和機器人,偏好和女孩玩辦家家酒而不愛和男孩打球,或是女孩不愛洋娃娃,卻總是愛和男孩一起玩摔角,或是女孩不愛蕾絲或裙子卻堅持要穿短褲或長褲時,這些現象心理學稱為兒童的非常規性別gender nonconformity),就是他們表現出來的特質和傳統社會認為男孩和女孩應有的樣子不太一樣。孩子本來就有先天氣質的差異,家長們也理解每個孩子都是獨特的。但當兒子不太像男生,女兒不太像女生時,家長們可能就會有許多的內在掙扎了。也許會期待,這是個過度階段,長大一些就會好了,或是如果我再多訓練他一下,他是否就能表現出典型男孩女孩的樣子?過了一段時間,發現孩子的性別氣質還是沒有改變,家長可能陷入苦惱:是我不會教小孩嗎?孩子是模仿誰嗎?因為性別氣質出現的時間太早(約2歲),很難用家庭教育或模仿來解釋這個現象。所以,家長可以先放心,不是你不會教,也不是孩子被誰帶壞或在模仿誰,而是,你的孩子是如此獨特,他就是和一般男孩女孩不太一樣。


        我在心理諮商工作中常接觸非常規性別的成人,他們的兒時記憶常是「我和別人不一樣」。本來我們就不需要和別人一樣,但遺憾的是,性別氣質和別人不一樣的孩子,他們的兒時經驗並不是太正向。常會感受到父母貶抑甚至嫌惡的眼神,試圖糾正他們的行為舉止,周遭親友會嘲弄甚至惡意的模仿他們。到了學校,也可能被老師嘲弄被同學欺負,甚至霸凌。這些「和別人不一樣」的經驗,成為成長過程的創傷。


        家長與周圍的人如何對待非常規性別的孩子,對他們長大後的心理健康有相當程度的影響,因此,我希望寫些介紹非常規性別兒童的文章,讓家長知道如何看待與對待這樣獨特的孩子。


        家長面對非常規性別的孩子可能有兩種態度:一是試圖改變孩子,讓他符合社會期待,減少非常規性別的行為。二是接納孩子的特質並保護他們不受到傷害(例如:親友的嘲弄以及同儕的欺凌)。通常試圖改變孩子是基於善意,害怕孩子會遭受異樣眼光,有些是擔心其他親友的壓力,責怪他們自己不會教小孩。但心理學的研究告訴我們,試圖矯正孩子的性別氣質,例如:強迫男孩玩汽車或機器人,訓練他從事戶外活動,或是強迫女孩玩娃娃,不準女孩做中性打扮,這些矯正行為可能會壓抑孩子與生俱來的特質,讓孩子在幼年就感受到他的「真我」是不被欣賞與喜愛的。這些早期被家長壓抑和不被接納的經驗,可能讓非常規性別的兒童進入青少年或成年後,有較高的風險會出現憂鬱、焦慮等情緒困擾。


        心理學和精神醫學相信,非常規性別並非心理異常,而是性別氣質多樣化的展現。家長的支持對非常規的兒童非常重要,幼年時期被家長接納與支持的經驗,是孩子們健康成長的重要力量。除了家長的支持外,許多非常規性別的兒童,尤其是陰柔的男孩,常被其他親友嘲笑,上學之後也容易成為同儕欺負與嘲弄的對象。為了保護這些孩子不受到傷害,家長可以多留意他是否會受到他人欺凌,適時介入並保護孩子。因為這些兒時被嘲弄與欺凌的經驗也對孩子長大後的心理健康十分不利,可能增加青少年與成年後焦慮、憂鬱甚至自我傷害的風險。當周遭親友,例如:表兄弟姐妹、鄰居孩子、甚至是叔伯阿姨在嘲笑孩子的性別氣質時,家長可以適時站出來保護孩子,教育其他人,性別氣質不典型沒什麼好嘲笑的,剛柔並濟本來就是人類的多元樣貌。


        但面對非常規性別的孩子,家長可能有許多自己的情緒,正如前面所提到的,面對這些孩子,家長可能會自責、擔心孩子的未來適應也擔心自己被其他親友責怪,這些情緒很需要他人的支持與理解。若是家長對非常規性別的兒童想多瞭解,或是想找人聊聊教養上的困惑與擔心,歡迎來找心理師們聊聊,也可諮詢相關的性別的機構,如台中基地。

桐心理治療所
網頁設計威普網站

Copyright © 桐心理治療所 All Rights Reserved.    網頁設計威普網站